介紹覺修宮的鎮宮之寶-扶鸞,上天帶信的使者。              雨彤 整理

孚佑帝君
各殿神像
三獻禮
祈安禮斗
扶鸞儀式
 

    扶鸞的典故 都來自於孔子?!及鸞筆背後的神力(台北覺修宮一百周年慶特刊P.44)

 

扶鸞,是中國道教的一種占卜方法,又稱扶箕、扶乩、揮鸞、降筆、請仙、卜紫姑、架乩等等。在扶乩中,需要有人扮演被神明附身的角色,這種人被為鸞生或乩身。神明會附身在鸞生身上,寫出一些字跡,以傳達神明的想法。信徒通過這種方式,與神靈溝通,以了解神靈的意思。
          扶鸞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但都始於孔子。前者指鸞是,出自西域,羽毛呈現五種色彩,鳴叫的聲音五音俱備,輔佐鳳凰遨遊天下,若有人看見,則天下安定。漢初,傳說有隻鸞棲息於西岐,啄雪砂成篆,以傳真神的旨意,藉以儆示亂民,匡正世俗,稱為鸞文,後來神祇即藉桃柳,將指示寫在砂盤,仿效鸞書,作為是人行事的法則,演流迄今

後者則是孔子周遊列國時,因道不行而對世事心灰意冷,此時,孔子偶然看見一隻靈鸞,飛落在沙地,以尖嘴寫字,字字金玉,句句珠璣,每篇文章都是勸度眾人的鸞文,於是孔子指示門人定期集會,禱告上蒼,請求靈鳥降鸞,鸞鳥降臨時即啄沙完成闡述天道的道理,後來,孔子不忍心鸞鳥長途奔波,求用柳條製成鸞嘴狀,延伸兩把柄,製成沙盤,請一位有靈覺的人做正鸞,另一人擔任副鸞,協助正鸞,揮鸞於沙盤,完成 代天宣化的鸞文。

◎影片逐字稿: 這個扶鸞就是問事情,問事的時候,那我們就是有一個左右手,一個呢,一手拿一邊,一人拿一邊就這樣子搖,當他搖、搖、搖的時候,這叩、叩、叩,那這樣的話他的一個字 !就浮現出來,我們是看不到的,不過當這個,正鸞手,一個正一個副,正鸞手,他就會邊唸說,這個是什麼樣的字,他的這個字,寫出來了以後呢,很妙的地方都是文言文 !那麼詩句這樣連起來就是文言文,那要問事情的時候,他就是以這樣的字,去幫你解答說,你今天問的事情要怎麼樣,就靠這樣子,這是很神奇的東西。這個筆就是說有時候,你受驚阿,還是怎麼樣啊 ?要那個賜福,那麼這個是硃砂、墨,這個是紙,那麼就在這邊磨好了以後,這樣子,就會不同囉!這又不一樣的一個......這又不同囉 !就是洽!洽!洽!洽!洽!拿起來,咚!咚!咚!就是這樣,不是說沒有聲音的,他神來的話就是不一樣,就是說,恩祖來的時候,他是拿這個,青龍大刀,有沒有,關公 !你們去那個行天宮拜過沒有 ?有!他是拿這個刀,那麼呂仙祖就是拿筆的人,他就比較文雅,呂仙祖是文人,對,就是這樣子,所這個就是我們全台灣!這個北部,我們不要說到南部,北台灣第一支,這個 真是神人和一!那這樣才行!我請問那個老師!學校裡面!吟詩做對!都會,是不是?這個不是,這個神人和一!下來的話一定,神!降臨以後,在他身上,然後操筆,動起來,這樣子!所以現在社會上,比較進步,也比較複雜,所以我們呂仙祖,這枝筆就,封啦 !暫時封起來 !那今天你們來,特別把他請出來,讓你們來看,平常是看不到的,這支,你們可以拍起來,鎮宮之寶!現在還再訓練啦,不知道誰會......帶天命的才有辦法,那不是隨便就可以的。

  原來扶鸞儀式需要那麼多人才能夠完成這天大的責任?!合稱為六部(三才)人員∼

 

以前每天上課都會經過覺修宮,有時都會好奇為甚麼在辦儀式時,人總是那麼的多,那麼的熱鬧, 到覺修宮參訪時,才知道原來扶鸞儀式是多麼的有特色,不是幾個人就能隨便完成的法會呢!

扶鸞時必須有正鸞、副鸞各一人,另需唱生二人及記錄二人;合稱為六部(三才)人員。用一Y字型桃木和柳木合成的木筆,而在預設的沙盤或米香灰上,由鸞生執筆揮動成字,後來改其為丁字形桃枝柳筆,用陰陽兩手或則兩個人執著桃柳筆揮動通常扶鸞得到結果,都是極為古典的詩詞或文章,並經唱生依字跡唱出來,占卜訊息由神靈發出,逐之由一人唱字,一人書寫簿記。經記錄生抄錄成為文章詩詞,最後對該訊息作出解釋。

影片逐字稿(右)-感謝高文龍先生提供影片 ,由另一個角度拍攝: 他的一個字就浮現出來了,我們是看不到的,不過當那個正鸞手,一個正一個副,很妙的地方是,全是文言文,那個字句連起來,就是文言文,當你要問事情的時候,他就是以這樣的字句,幫你解答,你受驚阿,或是怎麼樣啊,要別人賜福,那麼這個是硃砂、墨,這個是紙,那麼在這邊磨好了,就是這樣子。

 一般來說,道經的撰寫,或與神仙的問答都常採取此法,《地獄遊記》一書就是扶乩所撰寫的一個例子。

扶鸞的器具,如:

1.用手輦在沙盤或米香灰上的書寫出文指示

2.用肩扛的小輦、大輦在沙盤或米香灰上的書寫出文指示

3.用桃木柳木做成筆狀沙盤或米香灰上的書寫出文指示

4.用現代的墨水筆或毛筆書寫出文指示

    歷史流傳以來鸞筆與 鸞堂的由來、背後蘊含的含意及鸞筆與鸞堂的重要性∼

 

◎何謂鸞筆?

當時和團隊一起去覺修宮參觀時,陳光憲副董事長的解說,很難能可貴地幫我們示範鸞筆,所以很好奇傳說 是如何描述....。

鸞筆之由來有此一說,神農氏時,東方木公一炁化青鸞一隻瑤池金母命其下凡度世,被鴻鈞老祖收為腳力,因神鸞靈通無比,每洩漏天機,致乖造化,故被老祖收回,並削去其嘴,使之啞口無言。後世之人,求之不可得,後蒙神示,必擇開叉桃枝,形如鸞鳥双翼者,雕形如鸞,嘴部銜接柳枝一截,而成鸞筆禱神降靈,自可通靈飛鸞

東商,周平王(姓姬,名宜臼,幽王之子在位五十一年,東遷洛陽曰東周(公元前七七○年),東遷洛邑時,王命不行,五霸內亂,戰爭不休,乃由有文林學府設想,虔求上蒼,賜鳥、啣音傳神意,引渡迷民警惡從良,匡正世俗,捉妖治邪,靈驗異常,人民咸仰 ,神恩浩蕩,其後以「問機 (乩)聽政」「引行天命」,由此史云:「習音聲、聽神聲」,為神道設教之始。但因機緣未至,鸞教未能弘佈,迨至漢明帝年代,文昌帝君轉生為第十七世為士大夫身。忠君愛國,保國愛民,體聖人以神道而設教,再倡飛鸞於梓潼「迴鸞峰」—通天壇,取香木雕刻一鸞鳥,口含木筆,用絲線懸於中樑間,下設案桌,鋪上紙張,堂上縣掛黃帝、老子、孔子畫像,然後於香案前,焚香禮請,念咒誦經,即—「黃庭經」也。虔誠禱告,少頃,道祖降臨,鸞筆自動飛舞,如鳥翱翔其間,線亦不斷落,少焉降詩文於紙上,是謂「鸞章」亦稱「鸞文」或「聖藻」。使眾等敬服,知無形中,確有神明在焉,求之必應,感而遂通,遐爾皈誠,宦民共仰,是神靈飛鸞著經立說救劫之始也。此鸞鳥傳靈神功,衍為扶鸞闡教,遂為後世扶鸞(乩)之張本

久後人心信仰堅固,再改扶鸞法,就是取東向西双叉之桃木雕刻鸞鳥形狀,以石柳木作鸞筆,使左右雙人之手握著鸞筆,稱為「正副鸞」扶於沙盤上,神靈降而筆飛舞,於沙盤寫字,依字蹟而抄錄之,此亦即青鸞奉命度世之顯化也。然此法亦稍慢,傳之許久,今有改用單人扶鸞、或改不用掃沙,以觀形察影,煉慧眼以通神,變化無窮,神乩莫測,著書造經,一揮而就,其顯化事蹟,難以紀錄也。
按今鸞堂之鸞筆係「扶鸞法」,與「飛鸞」有別,但習慣仍通稱之。

◎何謂鸞堂?

鸞堂乃聖堂善堂也,奉祀關聖帝君為主神,加奉祀 孚佑帝君、司命真君尊稱為「三聖恩主」,或加配奉祀 文昌帝君、玄天上帝尊稱為「五聖恩主」。並以奉祀太上道祖、孔夫子、觀世音菩薩等三教聖真為上座。藉桃柳為筆,扶鸞虔請神靈降筆,以傳神意。蓋古聖離世日遠,必藉桃枝柳筆現身說法,於沙盤浮字,傳真警世,教人修道之法,此種組織之善堂,謂之「鸞堂」,又稱之曰「鸞門」也。

鸞堂又稱聖堂、聖門、儒門,或稱儒宗神教,儒宗鸞教,專指以儒為宗,以神為教,奉祀崇拜恩主公的扶乩鸞堂,部分學者稱為恩主宮崇拜叢,或儒道教。其宗旨為以神道設教,藉揮鸞闡明天道真理,啟悟人心正視,治無形之心,幫助行政所不及的部分。

鸞堂的作用?

鸞堂的作用在弘揚聖理,勸人行善,代天宣化,是獨立自主的單位,其組成體大致分為堂主、副堂主、正孿生、內外監鸞、校正生、唱鸞生、紀錄生、宣講生、茶粿生、接駕生、鐘鼓聲和效勞生。

    懷舊扶鸞儀式照片,鸞下先輩萬古流芳(台北覺修宮一百周年慶特刊P.42)

 

從前扶鸞儀式的照片,流傳出了淡淡的廟宇風氣,許多信眾尊重這傳統並且以嚴肅的表情看待這至高無上的儀式,並視這個儀式為與神明對話的方式,達到人與神溝通的境界,讓具有神靈能力的人傳達神的意旨,讓信徒們能夠了解到神的指示!

 

      參考資料:

書籍部分:

◎ 葉倫會,(2002)《台北覺修宮一百週年慶特刊》,財團法人台北覺修宮,臺北市。

◎ 覺修宮,(2013)《中華民國一零三年農民曆》,財團法人台北覺修宮,臺北市。

◎ 林美容,(2008)《祭祀圈與地方社會》,博揚文化,臺北市。

◎ 陳慶祐,(2009)《好好拜拜》,積木文化,臺北市。

◎ 李秀娥,(2007)《祀天祭地 : 現代祭拜禮俗》,博揚文化,臺北市。

網頁部分:
台北覺修宮

製作團隊:柳雨彤.林敏媛.林歆媛.袁廷睿.王咨喬.陳育瑋.邱玟寧.葉芸彤.溫柏瑜.官子翔 

指導老師:莊明坤老師.黃明慧老師.張樹人主任

學校臺北市立重慶國民中學  Copyright © Photography. Design by Chongqing Junior High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