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我們的覺修亮相專題網頁的酷卡設計,說明如何結合QRcode應用與推廣             雨彤 整理

問卷設計
街頭訪問調查
QRcode推廣
心得與回饋
 
 

    我們設計的酷卡結合QRcode應用與推廣-強化 廟宇藝術教育特色行銷

 

QR Code是在1994年由日本Denso Wave公司所發明,原本是用來記錄工廠生產線資訊的一種黑白格子圖紋型態的二維條碼。一般常見的QR Code都是黑白細格所組成的正方形條碼,在正方形的4個角落,其中有3個印有較小、像「回」字的圖案,這3個圖案是提供解碼軟體定位用的圖案,使用者無須對準,無論以任何角度掃描,資料仍可被正確讀取。不同於只能儲存數字的橫式條碼,QR Code有更大的資料儲存量,只要透過掃描就可讀取商品資訊或連結到條碼內存的網站。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也使得QR Code的應用更為多元,進而成為企業重要的行銷工具。

QR Code常被使用於提供即時訊息、傳遞多媒體影音訊息、方便購物或訂位或買票、提供折扣優惠、舉辦促銷活動等等。QR為英文「Quick Response」的縮寫,即快速反應的意思,透過QR Code,讓使用者不用輸入網址也能透過網路連結到行銷者想提供的文字、圖像資訊或網站。除了文字與圖像外,還可利用QR Code補充影音內容或更多無法詳細說明的資訊我們就是希望結合酷卡讓遊客一邊旅遊一邊透過手機得到深入的導覽資訊寓教於樂。

未來利用QRC o d e 的產品服務應該會與日俱增,利用QR Code來做商品及服務的廣告宣傳會很有趣;會在QRCode掃描連結到相關網頁後,還會順便搜尋或瀏覽其他的商品資訊。因此如能善用QR Code與社群媒體深度整合,讓推廣訊息快速傳遞,將能有效提升商品的能見度及傳遞活動訊息。

    我們的專題網頁【覺修亮相】之特色與酷卡的設計發想,酷卡作品請按 QRcode推廣

 

酷卡是兼具平面看板和DM的特性,具自發性或非強迫性的推銷的特性,創造流行性話題的廣告,具有強化廣告的獨特性及傳遞的延續性,是廣告也是一種明信片的收藏。酷卡資訊架設立之通路點,包括書店、賣場、影城、餐廳、咖啡廳、等…可滿足廣告設定族群的各式分類。

我們運用酷卡的強化廣告的獨特性、傳遞的延續性與收藏性,設計一套8張的系列酷卡,背面設計擁有連貫性的系列風格,正面設計針對主題可創新視覺發想與用色(不須有連貫性)。我們討論後決定以圖像色彩突出設計,背面有主題說明,運用手機QRcode連結至我們的專題網頁,深入閱讀滿足知性旅遊導覽的客群,傳統廟宇的圖文滿足年輕學子的求知渴望與教育意涵。

一個成功的行銷活動, 需要追蹤成效, 像是客群到訪多少次、在什麼時間、什麼需求、重複訪客數為何、性別年齡職業學歷等,才能實際評量活動成效並做為下次活動的參考。我們精心製作 酷卡是行銷在地特色的第一步,走進覺修宮細細品味傳統建築藝術與宗教哲學,是一個起點,也是期待...深耕地方讓在地文化特色發光發熱。下面有酷卡設計 的深入解說:

 
 

    酷卡設計圖一:延伸閱讀 D-1htm(QRcode的位址) ,可點下圖閱讀

 

● 酷卡主題1:孚佑帝君即呂洞賓,名喦,一作嚴,字洞賓,號純陽子,河中府永樂縣人。生於唐朝德宗貞元十四年(798年)農曆四月十四日。呂恩主降生時,異香滿堂,天樂浮空,有一隻白鶴自空而降,飛入他母親的帳中消失不見。呂洞賓自幼聰明過人,日記萬言,過目成誦,出口成章,長大後身高八尺二寸,喜頂華陽巾,衣黃欗衫,形貌似張良,後來遊盧山,遇火龍真人,獲真人傳授天遁劍法,從此混跡於人間,號 「純陽子」。唐朝咸通年間中進士,擔任過縣令。呂恩主普渡眾生升天的紘願,飛鸞降筆於覺修宮,將覺修宮代天宣化的理想委諸眾鸞下,覺修宮著作覺修錄時,呂恩主屢屢降詩勉勵全體鸞下,可見覺修宮呂恩主的深厚仙緣。【延伸閱讀,請按上方大圖】

    酷卡設計圖二:延伸閱讀 B-3.htm#B-3-1 (QRcode的位址) ,可點下圖閱讀

 

● 酷卡主題2:藻井又稱綺井、天井、方井、復海、斗八等,是傳統建築中一種頂部裝飾手法,目的是突出主體空間,藻井基本上可以分成三層,匠師們稱為結網或是蜘蛛結網, 意指八卦形藻井, 溪底匠師們將之稱為吉網, 宜蘭匠師們將之稱為網鬥。藻井一般由多層斗拱組成,由下而上不斷收縮,形成下大頂小的倒置斗形。藻井的原始功用是為了支撐天窗而設置。除了有支撐的作用外,藻井在外形上還具有莊嚴的空間氣氛,後來演變成象徵尊貴地位的裝飾品,同時更朝向精緻華麗的造形繼續發展。【延伸閱讀,請按上方大圖】

    酷卡設計圖三:延伸閱讀 D-1.htm#D-1-1 (QRcode的位址) ,可點下圖閱讀

 

● 酷卡主題3:道教的八仙緣起於唐宋時期,當時民間已有「八仙圖」,八仙與道教許多神仙不同,均來自人間,而且都有多采多姿的凡間故事,與一般神仙道貌岸然的形象截然不同,所以深受民眾喜愛,其中有將軍、皇親國戚、乞丐、道士等等,並非生而為仙,而且都有些缺點,但他們都是道家的仙人,常常在一起。分別代表了男女老幼、富貴貧賤。八仙也常出現在年畫、刺繡、瓷器、花燈及戲劇之中,相傳八仙也會定期赴西王母蟠桃會祝壽,所以「八仙祝壽」也成為民間藝術常見的的祝壽題材。民間戲曲酬神時,也經常上演《醉八仙》或《八仙祝壽》等所謂「扮仙戲」。 【延伸閱讀,請按上方大圖】

    酷卡設計圖四:延伸閱讀 D-5.htm (QRcode的位址) ,可點下圖閱讀

 

● 酷卡主題4:覺修宮鎮宮之寶「鸞筆」,扶鸞的傳說,一指鸞為神,出自西域,羽毛呈現五種色彩,鳴叫的聲音五音俱備,輔佐鳳凰遨遊天下。二是漢初傳說有隻鸞棲息於西岐,啄雪砂成篆,以傳神的旨意,藉以儆示亂民,匡正世俗,稱為鸞文,後來神祇即藉桃柳,將指示寫在砂盤,仿效鸞書。扶鸞儀式時必須有正鸞、副鸞各一人,運用鸞筆在沙盤或米香灰上,執著桃柳筆揮動,通常扶鸞得到結果,都是極為古典的詩詞或文章,並經唱生依字跡唱出來,占卜訊息由神靈發出,逐之由一人唱字,一人書寫簿記。【延伸閱讀,請按上方大圖】

    酷卡設計圖五:延伸閱讀 B-1.htm#B-1-1 (QRcode的位址) ,可點下圖閱讀

 

● 酷卡主題5:門神有很多種,早期的多是神荼,鬱壘,唐代以後,多改為秦叔寶和尉遲恭,就是源於魏徵斬龍王的故事。二位將軍的特徵,粉面紅潤,鳳眼蒜鼻而唇厚順髯,腰佩寶劍與弓的是秦叔寶將軍。面色如焦,濃眉瞪眼,且一臉腮鬍,腰佩寶劍與箭的是尉遲恭將軍。二人採雙足八卦步的立姿,雙手上下護胸,並執長柄鉞兵器。魏徵斬龍王的故事...相傳俓河龍王因為差了行雨的時辰和下雨的雨量,而犯了天條,知悉將被魏徵所斬,於是向太宗求救。太宗乃計請魏徵前來下棋,不料到了午時三刻,魏徵就在棋桌上睡著了,唐太宗以為如此龍王就可免於被斬...太宗憐惜兩位將士的辛勞,命畫工將兩為將軍的畫像繪於宮門,以鎮 壓鬼魅。【延伸閱讀,請按上方大圖】

    酷卡設計圖六:延伸閱讀 B-4.htm#B-4-1 (QRcode的位址) ,可點下圖閱讀

 

● 酷卡主題6:石獅子是雕刻成獅子形狀的石頭,是在廟宇中經常使用的一種裝飾物。在傳統的宮殿、寺廟、佛塔、橋樑、府邸、園林、陵墓,以及印鈕上都會看到它。但是更多的時候,「石獅」其造型並非我們現在所看見的獅子,可能因為西域獅與非洲獅體態不同的緣故。另一種說法是認為石獅子只不過是古代工匠在創造性想像下所刻出的象徵性圖騰,並非依據眼見的原樣所雕刻。 通常至於建築物的正面,右邊為母獅,嘴巴合攏,腳下踩著幼獅,有代代相傳的寓意!左邊為公獅,嘴巴張開,腳下壓著一個圓球,有賜求的寓意。兩隻獅子都有避邪趨福的意涵。【延伸閱讀,請按上方大圖】

    酷卡設計圖七:延伸閱讀 B-5.htm (QRcode的位址) ,可點下圖閱讀

 

● 酷卡主題7:一進覺修宮,就看到了龍柱,《廣雅》記載: 「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而龍柱所盤附的龍稱為「蟠龍」,指的是為尚未升天的龍,所以盤繞在柱子上,因此龍柱又稱「蟠龍柱」。台灣匠師所流傳的畫龍口訣也有「三挺九像」,三挺即是龍身的三個曲線造型;九像則是「一畫鹿角、二蝦眼,三畫狗鼻、四牛嘴,五畫獅鬃、六蛇身,七畫魚鱗、八火炎,九畫雞爪。」廟中重要的龍柱,都採「雙龍交泰」的 造形。上龍為乾,下龍為坤,乾坤交泰,繁衍子嗣。【延伸閱讀,請按上方大圖】

    酷卡設計圖八:延伸閱讀 B-4.htm (QRcode的位址) ,可點下圖閱讀

 

● 酷卡主題8:神龕通常為宅第宗祠正廳或寺廟供奉神明的地方,可以說是神明的家,一座縮小型的廟宇建築,有屋頂、龍柱等。神龕的龍柱雕刻非常華麗繁複,有的龍柱上雕人物帶騎;有的則刻祥獸花鳥。神龕上方有網目斗拱,其中垂花的裝飾題材更是多彩多姿,有花籃、牡丹、蓮花、桃子、佛手柑等,樣式相當多。花罩上則為雙龍搶珠。整個神龕真是美輪美奐,說是金碧輝煌一點也不為過。神龕表面的浮雕,就好像是真正的人或龍,攀附在柱子上呢! 覺修宮的神龕特別值得推薦,不論是花鳥柱、龍鳳柱皆精雕細琢真要花時間好好細細品味。【延伸閱讀,請按上方大圖】

 

      參考資料:

書籍部分:

◎ 葉倫會,(2002)《台北覺修宮一百週年慶特刊》,財團法人台北覺修宮,臺北市。

網頁部分:
台北覺修宮

製作團隊:柳雨彤.林敏媛.林歆媛.袁廷睿.王咨喬.陳育瑋.邱玟寧.葉芸彤.溫柏瑜.官子翔 

指導老師:莊明坤老師.黃明慧老師.張樹人主任

學校臺北市立重慶國民中學  Copyright © Photography. Design by Chongqing Junior High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