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覺修宮的龍柱、御路、誦經法器、籤詩之美。 子翔、柏瑜 整理

藝術重要元素
廟宇格局
歇山頂、藻井
石獅、對聯
龍柱、御路
 

    覺修宮雄壯威武的龍柱 !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

 

一進覺修宮,就看到了龍柱,經過了老師的講解,使我們更了解龍柱了。 《廣雅》記載: 「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而龍柱所盤附的龍稱為「蟠龍」,指的是為尚未升天的龍,所以盤繞在柱子上,因此龍柱又稱「蟠龍柱」

在廟宇的石構造之中,龍柱是屬於「柱」的一種,「柱」可以三種方式來分,按部位來看有點金柱、付點柱、將軍柱、封柱、簷柱等;按材質分有石柱、木柱、銅柱;按外形看有圓柱、方柱、八角柱、梭柱、龍柱、花鳥柱等。欣賞龍柱的形制、風格、雕刻技法與材質,更可以回顧當時歷史背景與審美角度的轉變。李乾朗在《台灣廟宇裝飾:精雕細琢》一書中提到:「台灣的龍柱依其材質、 大小尺寸與雕琢風格,約略分成樸拙、圓融、成熟、華麗以及繁密等五個時期,各期特色分明,充分顯示歷史背景與審美取向的變化」。可知龍柱的發展,其基本演變是由樸拙走向華麗的表現。

台灣匠師所流傳的畫龍口訣也有「三挺九像」,三挺即是龍身的三個曲線造型九像則是「一畫鹿角、二蝦眼,三畫狗鼻、四牛嘴,五畫獅鬃、六蛇身,七畫魚鱗、八火炎,九畫雞爪。」 比較兩者,雖有差異,但要求的不外乎是龍的形狀、流線、肢體表現不可太誇張,龍身不可有太突兀的動作。早期石雕師傅由於工具之限制,所以龍柱的雕刻,體形不大,而且都是抱柱浮雕。今日借用起重機,因而龍柱加長、體積放大。再用電鑽,一條透雕式 的蟠龍栩栩如生的立在門庭。這是今昔龍柱不同的地方,何者漂亮,各人觀點不同。廟中重要的龍柱,都採「雙龍交泰」的 造形。上龍為乾下龍為坤乾坤交泰,繁衍子嗣。一般用「翻天覆地」的激烈名詞稱之。龍鳳呈祥,多用於祝賀新婚喜慶 ,以祈求新人有龍鳳之美德。其實龍在廟宇應用非常多,如龍生九子皆不成龍,各有所好,且各有所用 ,以下是在廟宇中龍子因其形體或特性,常被運用在器皿或石碑或鐘或鼎或門或屋頂的實例。(圖片取自陳怡魁的blog-龍生九子一文)

贔屭(音備喜,長子):

     形似龜或螭虎,喜愛背負重物。常出現在石碑下牆腳金爐腳桌腳等處。
螭吻(音癡穩,次子):

     形似獸。生性好望遠,常立於屋簷、殿脊,以當守衛。又好冒險,可滅火災。
蒲牢(音樸勞,三子): 形似龍。生性好鳴,常為上 的獸紐。
狴犴(音幣岸,四子): 形似虎。有威力,生性好辯,常立於獄門或禁告示碑。
饕餮(音滔帖,五子): 生性好食,立於鼎蓋
蚆蝮(音葩夏,六子): 生性好水,常立於橋柱
睚眥(音崖疵,七子): 生性好殺,多為刀劍吞口
狻猊(音酸倪,八子): 形似獅,生性好煙火,常立於香爐雙耳處
椒圖(音嬌圖,九子): 形似螺蚌,生性好閑。常立於門首。一說為龍之第七個女兒。

道教廟宇建築特別強調對稱形式中央的部分最為重要,運用種種方法來強調中央部分,使它成為整個建築體的主體和重心。突出主體的方法有加大、提高主體建築物的體量或是改變主體的形狀, 以達到主從分明。台灣寺廟的前殿或正殿,中央廊柱喜用一對龍柱,又稱「蟠龍柱」,指的是未昇天的龍,所以盤繞柱子一周,通常是頭下尾上。不但可以壯觀瞻,龍身翻騰躍舞,更有歡迎訪客之意。龍被人們奉為至尊無上的神獸,列為四靈之首。

    早期移民渡海來台辛勤開墾,建造寺廟拜神,透過精美的雕飾與龍柱,將感恩與酬神的願望表達出來。在台灣,沒有龍柱的廟是很少的蓋台灣道教廟宇要先請地理師選方位,定出前金、後金。主神的眼神焦點和前金連成中軸線,以此線為基準,左右對稱。習俗上以建築物的左邊為尊,稱為龍邊。右邊居次,稱為虎邊。廟宇三川殿的簷牆常雕龍、虎圖案來標示。根據民間傳說「龍怕臭、虎怕吵」,所以廟宇的廁所大多建在虎邊,免得將「龍種」給趕走。

    台灣龍柱依材質大小與雕琢風格,可分為五期,從各期的特色可以看出歷史背景與審美角度的變化。墾拓初期,民力未豐,龍柱較小,雕工較拙。愈近代龍柱愈高大,雕飾亦趨於繁複。

龍樹的底部是柱礎又稱柱珠,是柱子的基礎,可防潮及防碰損。早期雕飾簡拙,形如鼓無腰身;發展到後來,配合柱子有圓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甚至蓮座形等多種變化,且頂部、腰身、座腳分明,雕刻圖案豐富。

 

 神聖莊嚴的御路

 

在參訪時我們對一個盤據在時都上的龍充滿了好奇,經過了老師的講解,我們總算知道他叫御路。

民間以抬高地基,可防淹水,習慣稱奇數為陽數,來表現各殿的階梯可顯現地位。另用石壁、石窗防禦盜賊增加安全感。廟宇就是仿照皇宮巨賈的宅第建築,又因無家丁侍衛的保護,於是在建築物的上下四方安置天神、天獸鎮守,以盯住廟宇的每一寸土地,防止天地間的邪靈、惡徒等入侵破壞殿堂的莊嚴。因此只要一踏入廟庭,便會受到各種靈獸、天兵、神將的監視。

正殿也稱正身,供奉主神的主要祭祀空間,是廟宇中最精華、最重要的地方,除供奉主神,也有供奉其他從祀神以及同祀神,主神的重要部將、護法或是使役。也有可能暫奉由信眾請到廟裡的神明,像是祖廟或是元廟,殿中還必須留出空位,供每年香期返回祖廟謁祖的分靈神暫駐。

正殿以莊嚴肅穆為主,許多廟宇都劃出特別的區域不讓信眾出入,信眾只能在正殿香爐前膜拜,也有廟宇並不限制信眾在正殿的活動。但在正殿必須保持虔誠肅穆的心情和行為。正殿一般都建有稍高的台基,使得正殿在整座廟中顯得最高,人們到正殿上香時,要爬幾層階梯,有登高崇聖之意,而人行走樓梯,神走御路。

御路,又被稱為龍陞或螭陛,原為古代中國宮殿建築形制,是位於宮殿中軸線上台基與地坪以及兩側階梯間的坡道只有皇帝才能使用,但皇帝進出宮殿多以乘輿代步,轎夫行走於台階,於是多將御路雕刻成祥雲騰龍圖案,以示皇帝為真命天子之意。御路後來亦為孔廟所沿用。

歷史上走在御路上的人,一般而言只有皇帝一人,皇帝出行時,乘車輿出行,轎夫也只在在御路兩側而行,遇有台階時,一般刻祥雲和騰龍圖案,稱為丹陛石。因此,皇帝的轎夫車夫也不可能走在御路之上。位於三川殿與正殿台基前的中軸位置,是神明專用的斜坡道,人不能踩踏,上面通常雕刻正面的雲龍圖案

 

  轟動天地的鐘、鼓&與 神溝通的-誦經法器

 

到覺修宮參訪時,我們都被鐘和鼓那響徹行雲的聲音深深震懾,所以找了它們的資料和大家分享。

鼓:敲打的樂器,形狀及大小不一,可分為羯鼓、魚鼓、雲鼓、搖鼓、金鼓、石鼓、懸鼓,誦經與梵唄時常用的法器
傳統寺廟
大殿前的左右,各置鐘、鼓樓,分別安置鐘、鼓,稱左鐘右鼓晨昏擊鐘敲鼓警示修行者應勤勉精進,慎行放逸,稱為晨鐘暮鼓
鐘:寺廟為報時、集眾而敲打的法器,依用途分為梵鐘喚鐘
梵鐘又稱大鐘、撞鐘、鯨鐘,懸掛於鐘樓,是召集信眾,或做為晨昏報時之用。

喚鐘又稱半鐘、小鐘,吊於寺廟大殿一隅,通告法會等行事即將開始,又稱行事鐘

看到了誦經法器之後,我們又被誦經法器的神祕深深吸引,在查過資料以後它們眼中總算不再那麼的神秘了!!!

[誦經法器]覺修宮為祈求國泰民安,人民生活富裕,每月固定舉行法會。惟誦經梵音,法音宣流,經典浩瀚,法器的名相繁瑣,一般信徒不曉得其意義,為了讓有心親炙梵唄者了解,特別將誦經時使用法器意義介紹如下:

鈴:材質為青銅、紫銅,有驚 覺、歡喜、說法三義,鈴以供養佛聖,又稱振鈴
大磬:銅製造盂形法物,置於神桌右側,法會、誦課時,由維那棓棒擊鳴引導唱誦的起落、快慢
木魚:誦經時敲打的魚形木製法器古稱魚鼓、魚板,在木頭中鑿空洞,扣之作聲,魚形係 因魚的眼睛終日不閉,寓意修行者應以此為鑑,不敢稍有懈怠
引磬:俗稱小手磬,碗狀,底部中央貫以紐,附木柄,用小鐵枹敲擊,誦經禮拜開始或結束時,都要鳴引磬
鐺子:銅片製成狀如圓盤,四邊鑿有小孔,置於銅製圓形架上,下按木柄,以小鎚敲擊。執鐺子時,名照面鐺子
鉿子:又稱平胸鉿子敲時左手托下鉿,右手提上鉿往下敲,必須音聲響亮,敲時兩鉿相合,雙手捧持,用二指與中指夾心,皆與胸平。
鐃鈸:大法會時用的法器鐃與鈸原為兩種不同的樂器,後來混合稱為鐃鈸。鐃有金鐃、銅鐃之分,銅鐃類似銅鈸,惟形狀稍小,由一個鈸構成,音較清澄,俗稱鐃。鈸又稱銅鈸,銅鈸由銅製成,呈圓盤形,中央部分凸起,圓的中心有小孔,可以用紐帶穿起來,使用時,依節拍擊鳴。

 

  顯現命運的籤詩:充滿文字之美與值得學習、省思的人生哲學

 

 

 

 

這篇寫的是籤詩,所以我們找了一些的籤詩放上來了,讓大家品味籤詩的文字之美,句句富含人生哲理,要我們學習凡事努力也要懂得修身向善,重視順應天時的善報,也讓順境的人知謙遜,逆境的人不放棄,努力再出發。我們也希望祝福每個人的生活都吉祥如意!

 

第一首 甲甲 大吉

巍巍獨步向雲間   玉殿千官第一班
富貴榮華天付汝   福如東海壽如山

【解】你將平步青雲,步步高陞,並進身玉殿,在百官之上,富貴榮華,上天給你安排了,你將有福厚如海,壽高如山的幸運

 

 

第二首 甲乙 上吉

盈虛消息總天時   自此君當百事宜
若問前程歸宿地   更須方寸好修為

【解】盈滿虛空,生滅盛衰,乃是天時的循環,一個人處世如果能夠順乎天時,自然樣樣都好。如果想前途無阻礙,一路順風,須要心地好好修為向善才行
 


第三首 甲丙 中吉

衣食自然生處有 勸君不用苦勞心
但能孝悌存忠信 福祿來成禍不侵

【解】一個人在世,只要照本份去做,衣食自然不用愁。俗話說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強求富貴,徒勞心力,反致傷憂。如果在家事親至孝,兄弟友愛,在外待人忠信,自然內外無怨,禍患不侵。正是:「富貴前定,何須強求,動合循理,天必佑之,隨緣安份,直道而行,心中無愧,自然和平。」求得此籤,表示只宜守舊,不可貪求,心中存著正直,自然無憂。問謀事,雖有成功的希望,但時間上恐久延。談婚姻,在時間上也是比較遲延。問訴訟,則以和解為宜。問疾病,目前還無法痊癒,尚須待一段時間。
 


第七首 甲庚 大吉

仙風道骨本天生 又遇仙宗為主盟
指日丹成謝巖谷 一朝引領向天行

【解】天生就是仙風道骨,又遇到神仙的好幫助,立即煉成仙丹妙藥,離開了山谷,一旦成仙,直向天外去。此籤顯示,一個人本來就是天生仙骨,又得到神仙之助,乃得成仙昇騰。也就是暗示,凡高貴的人占得此籤,必事事遂意。若貧賤之人,求得此籤,僅是平常而已。問疾病,求得此籤,表示當有名醫來治,在一個月內可以治好,否則即有仙逝之兆。

 


第九首 甲壬 大吉

望渠消息向長安 常把菱花仔細看
見說文書將入境 今朝喜色上眉端

【解】望穿秋水,等待長安帝畿的好消息到來,常常對著菱花鏡仔細看,聽說有信來了,今早不覺喜上眉梢。求到這首籤,表示期待已久的事情,將有眉目了。好比等待很久的信息,忽然有佳音來報。正所謂:「謀望已久,忽得好音,音書到手,喜在目今,利有攸往,財獲千金,所謀遂意,凡事稱心。」求到此籤,若問名利,必有好消息,若問行人,數日內即至。問疾病,將痊癒。問婚姻,有成功的希望。不過,消息與菱花鏡,都還不是事實,故易成為空歡喜,所以若問事業或財利,恐怕虛名虛利。從前有一女子,很久未得丈夫的消息,正憂慮間,求神占得此籤,果然不久家信至。

 


第十一首 乙甲 下下

今年好事一番新 富貴榮華萃汝身
誰道機關難料處 到頭獨立轉傷神

【解】今年好事一番新氣象,富貴榮華好像都到了你的身上,但是誰知道事有變幻,真是令人難以預料,如果強為到底,於事無益,反而傷神。 這首籤,告訴當事人,不可只就表面看,譬如今年命運雖吉未吉,似亨未亨,如果被表面榮華富貴所誤,到頭來是禍患侵,傷精神。所謂 :「作事須謹慎,人心隔肚皮,用心防算險,百事自合宜。」

 


第十九首 乙壬 上吉

嗟子從來未得時 今年星運頗相宜
營求動作都如意 和合婚姻誕貴兒

【解】你自來不得時運,今年你的星運卻相當好了。從此營謀作為都很順利如意,婚姻美滿,誕生貴子,是可預卜的。求得這首籤是很好的預兆,所以是上吉的籤,表示過去的不如意、倒霉,都將一掃而空。從今天起,好運氣來了,應該振作起來,積極行動才是。

 


第七十五首 辛戊 中吉

生前結得好姻緣 一笑相逢情自親
相當人物無高下 得意休論富與貧

【解】好像是前世所結的好姻緣,今世相逢一笑鐘情。只要是對方人品不錯,並沒有高下之分,更不可在得意時重富嫌貧。這首籤詩,表示每個人都有時來運轉的時候,即使目前窮困未發達,但是慧眼識英雄,只要是品格高尚,當然有被重視的一天。

      參考資料:

書籍部分:

◎ 葉倫會,(2002)《台北覺修宮一百週年慶特刊》,財團法人台北覺修宮,臺北市。

◎ 覺修宮,(2013))《中華民國一零三年農民曆》,財團法人台北覺修宮,臺北市。

◎ 吳瑞雲,(1996))《大龍峒史蹟源流》,台北市大龍國小百週年校慶籌備會,臺北市。

◎ 李乾朗,(1999)《傳統建築入門》,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臺北市。

◎ 李乾朗,(1984)《台灣建築史》,北星圖書,臺北市。

網頁部分:
台北覺修宮

維基百科

看石雕 - 台灣古蹟學習知識庫

陳怡魁的blog-龍生九子

製作團隊:柳雨彤.林敏媛.林歆媛.袁廷睿.王咨喬.陳育瑋.邱玟寧.葉芸彤.溫柏瑜.官子翔 

指導老師:莊明坤老師.黃明慧老師.張樹人主任

學校臺北市立重慶國民中學  Copyright © Photography. Design by Chongqing Junior High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