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門神的故事,我覺得尉遲恭非常驍勇善戰,
在玄武門之變中,事前事後都出力甚多,也是二十四功臣之一。他並不畏懼敵人多麼可怕,反而擔心自己是否能夠打贏這場戰役...,
「魏徵斬龍王」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門神秦叔寶與尉遲恭二位將軍的故事。
傳統廟宇的門神有很多種,早期的多是神荼,鬱壘,唐代以後,大都改為秦叔寶和尉遲恭,就是源於魏徵斬龍王的故事。相傳俓河龍王因為差了行雨的時辰和下雨的雨量,而犯了天條,知悉將被唐太宗的宰相魏徵所斬,於是向太宗求救。太宗乃計請魏徵前來下棋,以耽誤監斬時辰,不料到了午時三刻,魏徵就在棋桌上睡著了,唐太宗以為如此龍王就可免於被斬,豈知魏徵還是在夢中斬了俓河龍王的頭。從此,龍王就天天來向太 宗索命,只要太宗想要就寢,門外就有鬼魅哭號,吵的太宗無法入睡。次日太宗告訴群臣,秦叔寶建議:"願與尉遲敬德戎裝立門外以伺
"。於是太宗晚上才能一夜好眠,而太宗也憐惜兩位將士的辛勞,命畫工將兩位將軍的畫像繪於宮門上,以便鎮壓鬼魅
,這便是門神的由來。
你分得出誰是誰嗎?唐代名將秦叔寶與尉遲恭二位將軍。
...粉面紅潤,鳳眼蒜鼻而唇厚順髯,腰佩寶劍與弓的是秦叔寶將軍
...面色如焦,濃眉瞪眼,且一臉腮鬍,腰佩寶劍與箭的是尉遲恭將軍
二人皆採雙足八卦步的立姿,雙手上下護胸,並執長柄鉞兵器
◎ 延伸閱讀-尉遲恭的故事:唐朝將軍尉遲恭年少時以打鐵為生,隋煬帝晚期 ,尉遲敬德
在高陽從軍,以武勇善戰著稱。隋大業十三年劉武周起,收納尉遲敬德為偏將,尉遲恭軍破永安王孝基,俘虜獨孤懷恩、唐儉等。武德三年(620年),
李世民征劉武周,劉武周命令尉遲恭與宋金剛在介休抵禦。太宗遣任城王道宗、宇文士前往勸降。尉遲恭與尋相舉城投降。世民大悅,賜以曲宴,引為右一府統軍。
唐高祖第四子齊王李元吉善馬槊,聽說尉遲恭擅長避槊,輕視之,想親自試探尉遲恭的本事,約定去掉槊刃,用竿互相刺。尉遲恭卻說即使有刃的槊也不能傷到自己,只去掉自己的槊刃,李元吉卻始終不能用有刃的槊刺中尉遲恭。李世民又命尉遲恭奪取李元吉手中的槊,李元吉騎著馬拿槊要刺尉遲恭,但不一會兒就被尉遲恭三次奪槊。李元吉素來驍勇,驚嘆尉遲恭的本事,也
自省引以為恥。
政治人物
7世紀 |
原名 |
尉遲恭 |
別名 |
尉遲敬德、尉遲融 |
出生 |
585年
隋朝朔州善陽 |
逝世 |
658年
唐朝夏州 |
高祖武德九年,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恭事前事後出力甚多,原本以為救李世民本人而射殺李元吉與入宮上船為唐高祖守衛並請立世民為太子等為最,後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尉遲恭所得財,必定發散給屬下士兵。頗以武功自傲,與朝廷宰相不和,後出任為襄州都督,搬遷到同州擔任刺史。史載:
曾經款待盛宴於慶善宮,有人排班比尉遲恭還要上位,尉遲恭說:「你有何功勞,可坐我的上位?」任城王道宗想要調解,尉遲恭勃然大怒,一拳揮出,差點把道宗眼睛打瞎。太宗很不高興,傳喚尉遲恭說:「朕觀漢史,曾經怪高祖(劉邦)登基時,功臣少留全。今視卿所為,乃知韓、彭(韓信、彭越)喜歡惹事生非,並非高祖的過錯。國家之大事,惟賞與罰,不可數得,
若你能自省!方可成事」尉遲恭叩謝陛下。後改封鄂國,經歷鄜、夏二州都督。尉遲恭晚年謝賓客不與通,「穿築池台,崇飾羅綺,嘗奏清商樂以自奉養」。 |